北京,2025年冬 - 中国短道速滑传奇武大靖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近日走进车橇国家集训队训练基地,与运动员、教练员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两位冬奥冠军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功经验与心得体会,为正在备战新赛季的车橇项目选手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长达三小时的分享会上,武大靖和徐梦桃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高水平运动员所需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持稳定心态、突破自我的“冠军秘密”,这场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之间的传帮带,提升车橇国家集训队的整体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
武大靖:坚持与突破的力量
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旗帜性人物,武大靖首先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他回顾了自己从陪练到奥运冠军的蜕变过程,强调了坚持与信念的重要性。
“在我职业生涯最低谷的时候,每天依然坚持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即使身体已经达到极限,心理上仍然相信自己能够重回巅峰。”武大靖向车橇选手们坦言,“冠军的秘密其实没有秘密,就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武大靖特别提到了技术细节的重要性:“每个弯道、每次摆臂、每回呼吸都需要千百次的打磨,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车橇项目同样如此,每一个细微动作的优化都可能带来成绩的显著提升。”
他还分享了大赛前心理调节的实用技巧:“我会通过模拟比赛场景的训练来降低实际比赛时的不确定性,同时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赛前准备流程,这能帮助我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
徐梦桃:韧性与心态的锤炼
四届冬奥会老将徐梦桃则从伤病恢复和心理韧性角度分享了她的经验,她讲述了自己多次严重伤病后重返赛场的经历,引起了在场车橇运动员的强烈共鸣。
“车橇项目危险性高,运动员难免会有恐惧心理,我也曾经历过多次手术和漫长的康复期。”徐梦桃说,“但正是这些挫折塑造了更强大的我,冠军的秘密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失败后都能重新站起来。”
徐梦桃特别强调了团队支持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冠军是孤立存在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教练、医护团队、科研人员和队友们的支持,车橇项目虽然看似个人项目,但背后同样需要强大的团队保障。”
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平昌冬奥会失利后如何调整心态,最终在北京冬奥会夺金的心路历程:“学会与压力共处,把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是顶尖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车橇选手:受益匪浅的交流
车橇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们对这次交流活动反响热烈,钢架雪车选手武鹏表示:“听到两位冠军讲述他们如何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的经历,让我对训练和比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武大靖关于技术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我很有启发。”
雪橇运动员刘雨欣告诉记者:“徐梦桃姐姐分享的心理调节方法非常实用,车橇项目速度极快,心理素质往往决定着比赛成败,她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大赛压力。”

车橇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张岩表示:“这样的交流活动对我们备战新赛季至关重要,两位冠军带来的不仅是经验分享,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他们的经历证明了中国冬季项目运动员能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为我们的选手树立了榜样。”
科学训练与经验传承并重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此类交流活动是提高国家队训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之间的经验分享,能够打破项目壁垒,实现训练理念和方法的互补互鉴。
“车橇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吸收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加速成长。”该负责人表示。
体育心理学专家李教授认为,这种冠军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具有独特的价值:“优秀运动员的亲身经历往往比单纯的心理辅导更有说服力,他们分享的具体案例和应对策略,能够直接帮助年轻选手建立正确的比赛心态和职业观念。”
据悉,车橇国家集训队即将出征新赛季的国际赛事,包括世界杯系列赛和世锦赛等重要比赛,此次与两位冬奥冠军的交流,为队员们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随着米兰冬奥周期的推进,中国车橇项目正迎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运动员们表示,将把从两位冠军身上学到的“冠军秘密”转化为训练和比赛中的实际行动,力争在新赛季取得突破性成绩,为中国冬季运动再添光彩。
这次交流活动不仅加强了不同冬季项目之间的联动,也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冠军经验的传承与科学训练的融合,正成为中国冬季项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