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连克强敌,最终摘得银牌,赛后,这位腼腆却目光坚定的少年分享了他的心得:“比赛让我更加自信,而站在剑道上,你只能靠自己。”
从羞涩到自信,剑道改变人生
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三年前,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选修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便爱上了这项“绅士的运动”。“最开始只是觉得剑很帅,服装也很酷。”姜鑫瑞回忆道,“但后来我发现,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思维训练,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应对策略。”
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原本性格较为内向,缺乏自信,但在练习击剑后,整个人变得开朗了许多。“击剑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接受失败,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赢得胜利,这些经历让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
教练李建国评价道:“姜鑫瑞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思考和极强的心理素质,很多小选手在落后时会慌乱,但他却能保持冷静,分析对手的弱点,及时调整战术,这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使他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
场上只能靠自己:独立成长的必修课
“场上只能靠自己”——这是姜鑫瑞多次强调的观点,在击剑这项个人运动中,选手独自站在剑道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所有决策和行动都必须由自己完成。
“每次比赛,当我戴上面罩,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对手和裁判。”姜鑫瑞描述比赛时的感受,“教练和队友的指导只能在赛前准备,一旦开始比赛,所有的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这种完全的责任感既让人紧张,也让人成长。”
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比赛中,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据老师反映,姜鑫瑞在学习上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击剑训练带来的影响。
心理专家张教授分析道:“击剑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快速决策能力,当孩子意识到只能依靠自己时,他们会更快地成熟起来,这种体验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极为有益。”
技术与心态并重:小选手的大智慧
姜鑫瑞的技术特点是以攻为主,善于主动创造机会,他的步伐灵活,出手果断,常常在对手犹豫的瞬间得分,但在这些技术优势背后,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的是超乎年龄的心理素质。
在本次锦标赛的半决赛中,姜鑫瑞一度以大比分落后,现场观众都以为胜负已定,但他却没有放弃,一分一分地追,最终实现逆转,赛后当被问及当时的心态时,他说:“我没有想太多,只是专注于每一剑,击剑比赛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直到最后一剑才算结束。”
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赢得了对手和裁判的尊重,决赛对手的教练表示:“姜鑫瑞展现出了击剑运动员应有的品质——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永不放弃,尽管他获得了银牌,但他的表现堪称冠军级别。”
未来可期:梦想全国冠军
谈及未来,姜鑫瑞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我的目标是明年获得全国冠军,然后有一天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此,他坚持每周训练5次,每次2-3小时,平衡学业与训练从来不是问题。
“击剑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赢得想要的结果。”姜鑫瑞说这话时,语气坚定得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他的教练透露,姜鑫瑞已经开始进行更为系统的训练,包括视频分析、专项技术强化和心理训练。“他有潜力成为顶尖选手,关键是保持现在的热情和专注度。”
击剑运动的新生力量
姜鑫瑞的成长反映了中国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击剑项目在社会上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据统计,全国青少年击剑注册运动员人数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三倍。
国家击剑队总教练王海滨此前表示:“青少年是击剑运动的未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选手不仅技术水平提高迅速,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击剑的理解和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提升,这是中国击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中国击剑的后备力量不容小觑,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运动员的技术和精神,更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创新思维。
击剑运动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年轻人自信、独立、坚韧的品格,正如姜鑫瑞所体会到的,剑道上的每一剑都是与自己的对话,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阶梯。
对于姜鑫瑞来说,银牌只是一个开始,他的击剑之路还很长,但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迈向更高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比赛带给他的不仅是奖牌和荣誉,更是面对人生的勇气和自信。